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港府高参:不安定的香港,会是“撬动世界的一根杠杆”

人大重阳 2019-11-0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4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编者按:近期,香港暴乱问题愈演愈烈,美国从中作梗,逼迫中国与其“兵戎相见”以乱中取利。就美国而言,其行为犹如两千多年前的斯巴达,已无异于单方面掉入“修昔底德陷阱”。那么,当前的中美博弈是否真的难以摆脱零和博弈的困境,世界秩序又该如何演进?而香港在中美全面竞合的背景下前途如何?本期微信人大重阳君为您推荐我院高级研究员、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邵善波关于“香港稳定,事关中美竞争下的世界秩序”的解读。本文刊于8月19日观察者网。



“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过去两三年来,在美、中及其他亚洲国家之间频繁走动,推销他的著作。他虽多次否认自己是在激化中美矛盾,声称只是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表示自己也期望中美不要打仗,但他过去两三年极力宣扬美中难免一战的讯息,炒热了有关议题,客观上加大了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恐惧,推动了美国全面反华趋势的蔓延。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作者:格雷厄姆·艾莉森。
 

“修昔底德陷阱”,喻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最终致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概念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修昔底德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例总结的历史现象。公元前5世纪,实力渐衰的斯巴达,在衰落的恐惧下,选择向日渐强大的雅典宣战。经过持续近30年的战争后,斯巴达尽管最后打败了雅典,却也在两败俱伤后走向自身的末路。这场战争加快了整个希腊文明的衰亡。

 

以此历史为鉴,当前的美国,与二千多年前的斯巴达何其相似。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全球独大的霸主地位,已从多领域、全方位向中国开战,只不过现在的战争已不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而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的“超限战” ,更似“立体战”。就美方的行为而言,这场大国竞争已不是会不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问题,而是单方面已然堕入该陷阱。
 
01


美国挑战中国,源于对衰退的担忧



目前的情况,更准确地说,应是美国作为正衰落的全球霸主,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认为后者对自己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刻意、片面地将其打造成自己衰落的主要原因。在高度恐惧中,美国将中国作为挑战者,对其全面封杀打压。并且,它还希望其盟友加入战斗,共同对抗中国。面对美方步步进逼,中国并无选择。目前,在极不情愿和尽力避免、忍让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被拖进了美国这个霸主的思维陷阱之中,只能直面应对。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掰手腕”(漫画)。
 
其实,对于今日的世界,“修昔底德陷阱作为历史教训的示范作用非常有限。在核武器时代,两大核武国家全面冲突是不可想象的事。这是二战后形成的全球共识,也是不能不承认的硬道理。然而,自冷战以来,美苏(后为美俄)大国的“代理人战争”(Proxy war)差不多从未停止过。
 
目前中美之间可能出现的军事摩擦热点,不外是南海、台湾海峡、中印、中越、菲律宾、朝鲜半岛以及中日争议的钓鱼岛。但涉及这些热点地区的矛盾,现时都在中国与其对手的管控之下,且近年情况有所改善。加之当前美国的国际政策飘忽不定,政府缺乏信用,中国的周边国家难以铁心跟随美国,与自己强大的邻居闹矛盾。因此美国想通过盟友去与中国搞军事对抗,成事的机会不大。
 
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会像艾利森教授所提出的,很可能发生全面的武装冲突全球化下的今日世界,与二战后的世界已然不同,不可能重复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分立、互不往来的历史。
 
02

美国挑衅中国的三个手段


中美现时的关系,与二战后的美苏关系,完全不一样。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国际政治上,中美之间都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美国要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压制中国的发展,可能采取怎样的手段呢?

 
成为霸权的必要条件,首先是经济体量够大。中美在这方面的比较,如按购买力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与美国拉平,现在则明显超越后者(艾利森教授在其演讲中通常即首先肯定,中国现在已是第一)。如按生产总量(GDP)计算,中国则仍然落后,只是美国的约六成。
 
但包括美国自己在内,各方面的声音都指出中国的生产总量大约会在10年到15年内超越美国。这个难以逆转的大势,也是引发美国恐惧的原因。而支持经济实体的安全及持续扩展,则要靠军事、科技和金融。美国要压抑和拖慢中国的发展,只能从这三方面下手:
 
军事、科技和金融中,首重科技。大国霸主的地位,必建立在其科技的领先及主导地位之上。科技领先,才能维持其经济及军事上的优先地位。一个国家倘若失去其在科技领域上的主导权,从长远来看,它也难以在经济及军事上持续领先。
 

美国限制华为进口。图自:视觉中国。

随着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先打中兴,后剿华为,已将美方对付中国的核心手段暴露无遗。
 
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才是美国当前最重要的目的。
 
在军事上,中国仍与美国有一定差距。美国不断渲染中国的所谓军事扩张威胁,实际上只是以此作为吓唬和拉拢盟友“归队”的借口,而并不是它自身真正害怕中国在其周边以外的地区进行军事部署。
 
中美之间存在军事竞争是事实,但美国恐怕除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以外,并不会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已对它自身形成威胁。
 
当前,中美两国间的贸易问题,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但相比科技问题,其重要性微不足道。从美国在双方贸易谈判中提出的问题来看,早应看出美国关注的并不单纯是贸易问题。美方提出的谈判清单,一开始就包括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国家的工业/科技政策(包括“中国制造2025”)等非贸易问题。美方首先开出征收关税的500亿美元产品,其核心也是针对中国的科技产品出口。故美国明言就算谈判成功,也不会放弃这部分的关税。这已成为目前双方谈判中一个难解的死结。
 
此外,美国早就开始采取包括打压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在美科学家,要求大学减收、停收欲到美国留学、主修科技相关专业的中国学生,叫停及取消中国学者的访美签证等一连串行动。这都反映出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才是美国打压中国政策的核心动作。
 
03

中美金融竞争与香港的前途命运


金融领域的竞争,则是中美两国间的另一个潜在矛盾,并且可能是真正重大的风险所在。

 
该领域与香港有重大关系。

香港中银大厦,仰拍。图自:视觉中国。

金融关乎美元在全球独霸主导地位的维持,乃美国霸权的关键要害(即所谓“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目前该问题还不在中美双方关系的台面上,可能是因为中国在这方面非常克制。虽然很多人高叫人民币国际化,但中国方面暂时还没有要挑战美元地位的动作。美方对这一问题当然非常关注,密切留意着中国在这方面的一举一动。
 
中美关系在烽火连天的情况下,金融关系却基本保持平静,这极为不正常。美方直到最近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后,才宣布将中国打成外汇操纵国,明显不似在其他问题上那么冲动。有理由相信,双方在这问题上,存在某种默契。
 
但中美之间能否长期维持金融战线上的和平,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美方不断将美元“武器化”,试图凭借其货币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而利用它作为工具,在全球强力推行其政治目的。这迫使其他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寻求除使用美元之外的出路,如欧洲多国正努力另立付款渠道,以维持与伊朗的一些不违反美国制裁的贸易往来,中国亦在构建人民币全球支付网络。
 
如果美国坚持美元的特殊地位,将之作为执行其霸权政策的手段,那么中小型国家没有办法,只能服从。但对于大国或大的经济体来说,如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则不可能坐以待毙。这些国家的回应动作,又会引来美国的反制。故除非美国放弃有关手段,否则你来我往,局面只会恶化。美国的过分行为,有可能为美元的独霸地位自掘坟墓。因这一过程而引爆的问题,可能会对全球造成极大震动。香港则会因联系汇率机制而首当其冲。
 
04

中美竞争下,世界格局的不确定性


中国不想做老大,但也不愿意完全屈从当今的老大,而希望能够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要为自己的定位作出完整的论述,化解对方的恐惧,是有困难的。习近平曾提出要打造我们自己的话语权,而今情况更为迫切。
 
美国的文化崇尚竞争,长期的优越地位已使其国家非常好胜,只想做第一,决不甘做第二。美国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是必然的事。这就是中美当前的局面。全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无论大如欧盟、俄罗斯、印度,或是东南亚的各国,都难置身事外,它们只能在这两大国的矛盾中寻找自已的位置。香港的情况,更是不能例外。因为香港既在中国“一国”之内,也在内地“一制”之外,处境更加复杂及脆弱。
 

中美竞争影响世界格局。图自:视觉中国。
 
上述局面将如何影响世界,有多种说法: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及郭台铭,都认为会出现两个平行体制,但却又未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艾利森教授最近提出了他的解决构想,建议中美应建立一种“竞争性伙伴”关系(competitive partnership) ,但他没说明“竞争”与“伙伴”之间是什么关系,也没指出二者在哪些领域是竞争,而在哪些领域是伙伴。
 
中国社科院的杨原提出“两极共治”(bipolar co-ruling) 的概念,与多年前的“ChiAmerica”并无分别,而这一概念未获中国认同。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王湘穗教授则指出了中、美、欧三分天下的前景,但他也未能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世界不可能再维持单极,是必然的趋势,但未来将走向两极还是多极,其间的关系又如何,仍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世界,必然是个更复杂,更脆弱的世界。当前的中美关系与二者牵动的全球大变局,仍欠一个合适的冠名与标志,以及明确的内容。

推荐阅读

【独家·五人谈】警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遭重创!亲痛仇快!

【深度】全球经济亮红灯!中国经济为何能“一枝独秀”?

【聚焦】何亚非:当今世界需要坚持和重塑多边主义 (中英双语)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